储能热管理系统解决方案对比,储能温控服务商现状及储能热管理市场空间预测
储能热管理对储能的安全、效率、寿命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储能热管理系统将储能电池设备温度保持在10-35℃合理区间,有效防止热失控,是储能系统安全性保障的关键一环。此外,温控通过降低电池间温差,延长寿命衰减。储能温控的行业壁垒主要体现在温度控制能力、产品定制能力、成本控制能力、客户认可度等方面。目前,储能温控行业仍处发展初期,竞争格局尚未落定,在以上四方面具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企业,将在行业占据一席之地。

储能系统的冷却方式有空气冷却、液体冷却、相变材料冷却、热管冷却等几种方式。
一、储能热管理系统解决方案对比:
空气冷却
空气为冷却介质,利用对流换热降低电池温度;
优势:结构简单轻便、易维护,成本低;
劣势:散热速度和效率不高,通常应用于产热率较低场合。
液冷
液体为冷却介质,利用对流换热带走电池热量;
优势:冷却速度较快,散热效率较高,可有效降低电池最高温度,提高温度分布的均匀性;
劣势:结构复杂紧凑、成本较高,在极端低温和缺水条件下受限。
热管冷却
热管是利用压差及多孔材料的毛细力实现非重力方向的热传导,具有高导热、等温、热流方向可逆、热管密度可变、恒温等优点;
相变材料冷却
利用相变材料发生相变来吸热的一种冷却方式,多与其它热管理技术结合使用;
优势:结构紧凑、接触热阻低、冷却效果好;
劣势:相变材料导热性能差,散热速度低,需要依靠液冷、风冷、空调等其他系统导出;相变材料占空间,成本高;
技术对比
在储能项目容量增大的背景下,液冷成本劣势将被弱化,凭借更为出色的温控性能有望持续渗透。风冷凭借成本优势,在小容量及产热率低的储能项目上仍将拥有一席之地。此外针对极端低温地区以及水资源匮乏地区,液冷技术受限,此时风冷能够起到一定的替代作用。
空能
性能:强迫,散热效率:中,散热速度:中,温降:中,温差:较高,复杂度:中,寿命:长,初始成本:低
液冷
性能:主动,散热效率:高,散热速度:较高,温降:较高,温差:低,复杂度:较高,寿命:中,初始成本:较高
热管冷却
性能:冷端液冷,散热效率:高,散热速度:高,温降:高,温差:低,复杂度:较高,寿命:长,初始成本:高
相变冷却
性能:相变材料+导热材料,散热效率:高,散热速度:较高,温降:高,温差:低,复杂度:中,寿命:长,初始成本:较高
二、储能温控领域服务商及现状
派沃股份
成立于2004年,作为国内早期涉足储能液冷系统温控的厂商之一,派沃在国内储能液冷温控行业处于领先地位,基于对行业需求和痛点的深刻体会,为客户提供更高效节能储能液冷及温控管理解决方案,带去更多可靠、安全、高效的储能选择。其产品特点集成模块式设计,电池簇增量40%,节能提升50%;精确调节,实现供、回水低温差。公司与国内主流储能系统集成厂家均建立合作往来,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洲参与完成一套含212台机组的350MW系统,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存储园之一,为维多利亚区提供备用电保护。
英维克
成立于 2005 年,是国内领先的精密温控节能设备提供商,致力于为云计算数据中 心、服务器机房、通信网络、电力电网、储能系统、客车、轨交列车等领域提供散热 解决方案。公司始终重视技术研发和行业发展需求,基本构建了从热源到冷源的设备 散热全链条的技术平台,下游客户包括腾讯、阿里巴巴、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、华为、 比亚迪等。2021 年,实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 22.3 亿元/2.1 亿元,同比+30.8%和 12.9%, 机房温控节能产品和机柜温控节能产品营收占比分别为 53.8%和 29.8%,构成公司主 要收入来源。英维克,数据中心温控厂商,是最早进入电化学储能温控领域的厂商,也是众多国内储能系统提供商的主力温控产品供应商,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、强定制能力、良好客户合作基础,储能温控产品有风冷和谁能。
同飞股份
2001 年成立,2021 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,始终专注于工业温控设备领域,是国家 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。目前,公司主要产品可分为液体恒温设备、电气箱恒温装置、 纯水冷却单元和特种换热器四大类,下游应用场景主要包括数控机床与激光设备、电力电 子装置、电化学储能系统、半导体制造设备、氢能装备、工业洗涤设备等领域。2021 年, 公司实现营收 8.3 亿元,同比+35.5%,液体恒温设备和电气箱恒温装置营收增速高达 43% 和 57%。同飞股份,工业温控技术是电化学储能系统中热管理的核心技术,公司温控技术积累深厚,已经成功开辟多家客户。
高澜股份
公司成立于 2001 年,是国内领先的电力电子装置用纯水冷却设备供应商,2016 年登 陆创业板。通过内生+并购逐步将业务拓展至新能源汽车热管理、储能温控、数据中心温 控等领域。公司已与金风科技、远景能源、ABB、GE、宁德时代、比亚迪等国内外优质客 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。2021 年被工信部认定为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。2016-2021 年, 公司营收从 4.7 亿元增长至 16.8 亿元,CAGR 达 29.1%,2021 年因疫情反复、原材料价 格上涨、竞争加剧,公司归母净利润承压下滑。公司多年在电子电力装置纯水冷却系统上的研发积累,让公司研发出多款针对锂电的液冷产品。产品有单柜储能液冷产品、大型储能电站液冷系统、预制舱式储能液冷产品。
申菱环境
公司成立于 2000 年,2021 年创业板上市,主营业务围绕专业特种空调为代表的空气 环境调节设备开展,主要产品包括数据服务空调、工业空调、特种空调、公建及商用空调 四类。公司是华为温控设备核心供应商,下游客户还包括腾讯、阿里等头部互联网企业、 三大运营商、特斯拉和小鹏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企业、国家电网、中石化等跨行业公司。2021 年,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8.0 亿元/1.4 亿元,分别同比+22.6%和 12.6%。
松芝股份
公司是国内汽车热管理产品领军企业,主营汽车、轨道交通及冷链物流等领域热管理 产品,广泛应用于大中型客车、乘用车、货车、轻型客车及冷冻冷藏车等各类车辆。目前 研发团队超过 500 人,核心研发人员普遍具有 10 年以上的汽车热管理产品开发经验。2021 年顺利通过上汽通用、蔚来、Tesla 等主机厂的评审,目前已进入宇通客车、大众、本田、 通用、福特、比亚迪、蔚来等国内外著名车企供应链体系。2021 年,公司实现营收 41.2 亿元,同比+21.9%,小车和大中型客车热管理产品营收占比分别为 61.3%和 23.0%。
奥特佳
公司主营汽车热管理系统及零部件的开发和生产,主要产品包含汽车空调系统、汽车 空调压缩机、储能电池热管理产品及其关键部件。国内主要客户有蔚来、吉利、奇瑞、比 亚迪、上汽通用五菱、长安、零跑、部分新能源汽车研发机构和车载控制系统整合商等; 国际主要客户是大众、福特、通用、捷豹-路虎、塔塔汽车及部分新能源汽车新秀厂商。2021 年,公司实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 51.4 亿元/-1.3 亿元,同比+37.9%和+54.8%。
黑盾股份
公司成立于 2009 年,是一家聚焦温控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,主营产品包括机房、 机柜、基站、储能温控产品和数据中心基础设施、运输制冷产品,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、 通信、电力、金融、能源、交通、环保等行业。公司拥有自主研发平台、完备的产品研发 体系、核心专利技术以及相关软件著作权,自主研发的各类精密温控设备通过了多个 ISO 体系认证,在行业内拥有较高的知名度,拥有铁塔、三大运营商、华为、中兴、诺基亚、 康普等优质客户资源。
三、储能热管理市场空间预测
1、液冷占比有望提升
储能项目的发热量将不断提升,风冷的制冷效率可能无法满足部分项目散热需求:中期来看,能量型储能如新能源电站、离网储能等更大电池容量、更高系统功率密度的项目装机量上升,以及功率型储能对调峰调频性能要求的提升,将带动储能项目的平均发热量提升,届时对制冷效率更高的液冷的需求将有望提升。
2、技术方向的选择与项目发热量有关
发热量较小的项目用风冷足够满足需求,如小型地面电站、户用、通信基站等储能项目。发热量较大的项目需要用液冷,如装机容量较大的发电侧项目、调峰调频要求较高的电网侧项目等。因此,中期来看,尽管液冷的占比会提高,但两种技术仍会有其应用场景。
3、液冷储能市场4年预计暴增25倍!
储能温控市场发展潜力巨大,据GGII测算,2021年我国储能温控行业价值量在24亿元左右,预测2025年将达到164.4亿元。液冷技术的市场渗透率逐步提升,液冷储能市场价值将从2021年的3亿元,增长至2025年的74.1亿元(4年预计提升25倍),占比约45.07%,将成为储能温控系统技术的主流。
储能液冷及温控管理解决方案详情>>
相关储能热管理文章
储能热管理 | 技术革新引领跨越发展,蓄力抢占储能市场主赛道!